男女一边摸一边做爽爽的动态图|绿色视频在线观看高清免费6|福利一区二区|自拍偷拍第2页|国产高清看片日韩欧美久久

公司新聞
第三代半導體商用步伐提速,8 英寸碳化硅時代在望
發布時間:2024-11-14 11:35:07 訪問數:1585

第三代半導體:國內碳化硅產能增長迅速,8英寸碳化硅時代在望。

1.jpg


01
第一代半導體到第三代半導體技術的演進



半導體材料是現代科技的基石,經歷了從硅(Si)到砷化鎵(GaAs)、磷化銦(InP),再到碳化硅(SiC)的三次重大發展。這些材料各自具有獨特的物理和化學特性,推動了精密科技的飛躍發展。


第一代半導體材料即是以硅和鍺等元素為代表的單質半導體材料,它的發現直接推動了人類通信、航空光伏技術的發展。自20世紀中葉以來,硅基半導體在集成電路、微處理器和各種電子設備中的應用無處不在。硅(Si),作為第一代半導體材料,帶隙適中,以其穩定性、成熟工藝和低成本占據了主導地位,硅基半導體材料今日依然是產量最大、應用最廣的半導體材料,90%以上的半導體產品是用硅基材料制作的。


第二代半導體材料以砷化鎵(GaAs)、磷化銦(InP)為代表的化合物半導體,相對硅基器件具有高頻、高速的光電性能被廣泛應用于光電子和微電子領域,是制作發光二極管的關鍵襯底。

相對于硅基半導體材料,第二代半導體材料即:單質半導體VS化合物半導體在性質上有兩大區別:

1、電子遷移率快,可適用于高頻傳輸,因此在無線電通訊,如手機、基地臺、無線區域網絡、衛星通訊、衛星定位等皆有應用;

2、具有直接帶隙,可適用發光領域,如發光二極管(LED)、激光二極管(LD)、光接收器(PIN)及太陽能電池等產品。可用于制造超高速集成電路、微波器件、激光器、光電以及抗輻射、耐高溫等器件,對國防、航天和高技術研究具有重要意義。

第二代半導體是高性能微波、毫米波器件及發光器件的理想材料,廣泛應用于衛星通訊、移動通訊、光通信和GPS導航等領域。然而,由于Ga和In的地殼含量極低,這兩種材料資源稀缺,價格昂貴。

第三代半導體材料以碳化硅(SiC)和氮化鎵(GaN)為代表的寬禁帶半導體材料。(寬禁帶(Wide Band Gap,WBG)是指半導體材料具有的較大能帶間隙。在固態物理學中,禁帶寬度是指價帶頂部和導帶底部之間的能量差。禁帶寬度的大小直接影響材料的電子特性和物理行為。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具有更寬的禁帶寬度、更高的導熱率、更高的抗輻射能力、更大的電子飽和漂移速率,同時具有電能消耗較少的優勢。可以實現更好的電子濃度和運動控制,更適合于制作高溫、高頻、抗輻射及大功率電子器件,在光電子和微電子領域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。目前,市場火熱的5G基站、新能源汽車和快充等都是第三代半導體的重要應用領域。

2.jpg

圖:第一代、第二代、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的主要應用與性能特點


這三種材料的發展反映了半導體技術的進步和多樣化需求。硅基半導體將繼續在消費電子和計算領域發揮重要作用,砷化鎵將在特定的高性能光電子應用中保持其地位,而碳化硅則有望在未來的能源和通信技術中占據主導地位。



02
國產碳化硅設備崛起,市場份額躍升



據《碳化硅產業調研白皮書》信息,當前中國的碳化硅產業鏈,已經相當完善,并且涵蓋了從原材料到最終產品應用的多個環節,在碳化硅產業上所涉及的環節包括襯底、外延、設計、制造、封測、器件、模組等環節。


SiC襯底:襯底是碳化硅產業中最重要的環節,價值量占比接近50%。沒有SiC襯底,就造不出SiC器件,所以襯底是最基本的材料基礎。


3.jpg

圖:碳化硅襯底生產流程


近年來,6英寸碳化硅(SiC)襯底產品在國內市場實現量產,據《中國6英寸SiC襯底市場研究報告》顯示,截至2023年,中國6英寸SiC襯底的折合銷量已超過100萬片,占全球產能的42%,預計到2026年將達到50%左右。然而,隨著產能的迅速擴張,6英寸碳化硅襯底市場出現了價格競爭,國內價格與國際市場的差距擴大至30%左右。


相較于6英寸碳化硅,8英寸碳化硅具有更高的性能優勢。首先,在材料利用率方面,8英寸晶圓的面積是6英寸晶圓的1.78倍,這意味著在相同的原材料消耗下,8英寸晶圓可以產出更多的器件,從而降低了單位成本。其次,8英寸碳化硅襯底的載流子遷移率更高,導電性能更好,有助于提高器件的整體性能。此外,8英寸碳化硅襯底的機械強度和熱導率也優于6英寸襯底,有利于提高器件的可靠性和散熱性能。


SiC外延:外延環節,在SiC制備過程中的價值量占比接近1/4,是從材料到SiC器件制備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環節。


外延層的制備,主要是在SiC襯底基礎上生長出一層單晶薄膜,再用以制造出所需的電力電子器件。目前外延層的制造,最主流方法是化學氣相沉積法(CVD法),利用氣態的先驅反應物,通過原子、分子間化學反應的途徑生成固態薄膜的技術。8英寸碳化硅襯底的制備技術難度較大,目前全球范圍內能夠實現量產的廠商仍然有限。2023年,全球大約有12個與8英寸晶圓相關的擴產項目,8英寸SiC襯底和外延片已經開始出貨,晶圓制造端的產能也開始逐漸加速落地。


盡管8英寸碳化硅產線在整個市場中占比不高,但其發展勢頭強勁,國產碳化硅外延設備市場份額呈現穩步上升態勢。


在2021年及之前,國際廠商的碳化硅外延設備在國內市場占據主導地位。然而,隨著國內技術的不斷突破與創新,至2022年,國產設備與國外設備在市場占比上已實現平分秋色,展現出強勁的市場競爭力。國內首家開啟8英寸SiC制造的晶圓廠已宣布8英寸SiC工程批順利下線,以外延環節為例,在去年頭部企業瀚天天成就已對外宣布公司實現8英寸外延技術的突破,已具備量產能力;東莞天域也在去年發布了8英寸的樣片,宣布2025年首條8英寸外延產線投產。這一成績不僅驗證了國產設備的技術實力和市場認可度,更為未來幾年第三代半導體商用步伐提速奠定了堅實的設備基礎,8 英寸碳化硅時代在望。



03
碳化硅晶圓加工過程中的缺陷檢測



碳化硅襯底缺陷檢測

碳化硅,以其高硬度和強化學惰性的特質,給自身襯底的加工過程(包含切片、減薄、研磨、拋光與清洗等關鍵步驟)帶來了一系列挑戰。在制備過程中,加工損耗、損傷頻繁出現、效率難以提升等問題接踵而至,并且對后續外延層的質量以及器件的性能產生著深遠而嚴峻的影響,因此,對碳化硅襯底的缺陷識別與檢測意義重大,常見的缺陷有:表面劃痕、凸起、凹坑等缺陷。


4.jpg

5.jpg

圖:SiC襯底晶圓加工過程中裂紋的產生


碳化硅外延片缺陷檢測

在產業鏈中,碳化硅外延片處于碳化硅襯底和碳化硅器件之間,主要通過化學氣相沉積法進行生長。由于碳化硅特殊性,其缺陷類型也不同于其他晶體,主要有滴落物(downfall)、三角形(triangle)缺陷、胡蘿卜(carrot)缺陷、長三角形(large triangle)缺陷、臺階聚集(step bunching)等,這些缺陷都會對后端器件的電學性能造成影響,比如使器件提前擊穿,產生較大的漏電流等。

6.jpg

圖:滴落物(downfall)缺陷

7.jpg

圖:三角形(triangle)缺陷

8.jpg

圖:胡蘿卜(carrot)缺陷

10.jpg

圖:長三角(large triangle)缺陷

11.jpg

圖:表面臺階聚集(step bunching)



04
慕藤光智能成像光學檢測的獨到解題思路



在碳化硅襯底與外延片檢測等相關領域的研究中,慕藤光憑借自身專業領域的深厚積淀,創新性地給出了別具一格的解題路徑。專業光學成像系統解決方案貫穿于半導體制造的全流程,能夠依據自動對焦、自動跟焦的技術及圖像算法,精確地獲取圖像數據,精準無誤地識別并鎖定缺陷所在,大幅提高了產品良率,為半導體制造領域的發展增添了強勁的動力。


SR超分辨率變倍系列,提供更高分辨率,最大變倍比可達到192:1, 對傳感器最大可兼容至Φ44,最大NA值提升至0.32,兼容靶 面更大,更大視野范圍,提升鏡頭進光量,成像效果更優無論是視場的邊緣區域還是中心區域,都能提供高質量圖像,為定位、識別、測量、檢測等項目上提供更精準視覺成像效果。


12.jpg

圖:慕藤光SR超分辨率變倍


線激光對焦傳感器,則可以實時對被測物體進行對焦清晰度監測并反饋信息,實時跟焦,400ms內快速響應調整焦距,且高速對焦下實時保持高對焦清晰度,視野中心與焦點同軸無偏移。此外,還可以分段測量,更大的焦點標記范圍,解決以往單點對焦過程中遇到坑洼狀況時不能對焦的場景。


13.jpg

圖:慕藤光線激光對焦傳感器


圖像對焦傳感器MIAF-400目前已升級到第四代,在原有的基礎上各性能都有所提升。是一款具有高速對焦和高精度對焦能力的自動光學檢測裝置,對焦時間精確小于0.2s,對焦精度高達±0.5μm(10X物鏡),對焦范圍可達300μm以上,結合自研專利圖像算法,可自主調節對焦范圍,精度與速度均顯著優于同類型的傳感器。


14.jpg

圖:慕藤光圖像對焦傳感器


以上三款產品在半導體領域應用十分廣泛,慕藤光專注AOI檢測,其功能還可覆蓋到例如外觀缺陷、尺寸大小、間隔定位、識別校準等方面。具體包括晶圓分選機的視覺定位、高精密度晶圓探針臺定位、Hybrid Bonding混合鍵合工藝中的視覺定位、SMT產品的外觀檢測、晶圓表面檢測等。慕藤光始終致力于通過先進的光學成像技術,為半導體行業提供卓越的檢測解決方案,助力客戶提升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。



05
結語



半導體行業的道路并非坦途,從最初的代工模仿,到如今的自主研發與創新,國產芯片行業在困境中崛起,在挑戰中前行。這一過程中,既有企業的興衰沉浮,也有國家政策的引導與支持,更有無數科技工作者的辛勤付出與智慧結晶。一直以來,慕藤光致力于踐行自己的使命:構建微觀世界之美,不斷深耕研發能力,汲取客戶需求與困難,助力國產設備在激蕩的國際市場環境中競逐不敗之地。未來,我們定能在微觀世界中創造更多奇跡,讓國產半導體之光閃耀全球!